第一百七五章 三年之后-《水煮清王朝》


    第(2/3)页

    所以,这事就一直耽搁了下来,而以后几个人又都忙着各自的事情,钱也赚了不少,这事儿也就慢慢的没有人再去想了。

    不过,这种情况等到费老头到北京朝见康熙时,跟白晋再次见面之后有了改变。

    其实,也不知道是不是费老头足够幸运,因为当时白晋已经准备要离开中国了。

    那一次,梵蒂岗的红主大主教多罗来中国搞了一次天主教的“礼仪之争”,将天主教在中国的发展正旺的势头给截断了,康熙差点儿就要禁止在中国传播天主教。虽然最后他没有真正下旨,可是,却也不再允许那些外国传教士在中国随意传教,并且,为了防止日后梵蒂岗教廷对中国内部事务再次不知所谓、变本加厉的干涉,康熙还采取了一个重大的步骤,即建立传教士领取信票制度。

    “其表示永不返回之西洋人,发给信票,钤总管内务府印,写明西洋人国籍、年龄、会别、来华年限、永不返回西洋,因进京朝觐,特颁给票字样,须以清、汉字缮写,按千字文编号,从头编记。”

    “谕众西洋人,自今以后,若不遵利玛窦的规矩,断不准在中国住,必逐回去”。

    ……

    信票制度确立下来之后,在中国的传教士有的离开了,有的则到北京内务府领取信票留了下来。据内务府统计,留下来的传教士之中,葡萄牙国传教士12人,意大利国传教士10人,法国传教士18人,西班牙国传教士5人,日尔玛尼亚国(德国)传教士1人,罗达聆日亚国传教士1人,波罗尼亚国传教士1人。总数达四十八人。

    可是,人数虽然不少,里面却不包括白晋和张诚几个人。他们在北京又呆了几年之后,最终谢绝的康熙的挽留,选择了离开。

    而就是在白晋等人要离开的时候,费老头进京去见康熙,汇报京旗回屯的工作进程,想起了还有这么一个相识的外国人,闲着无聊的时候找了过去。

    结果,一番闲聊之后,费老头得到了白晋送的一本笔记。里面恰恰有一些化学实验的记录……玻璃,制镜,竟一个不缺;而且,这里面居然还有钟表的制造原理。

    于是,发达的时间到了。

    ……

    而由于造玻璃简直就是无本生意,再加上怕遭人妒忌,费老头考虑再三,终于把这条生财之道上报了康熙。结果,正愁钱不够用的康熙便命他试行。

    于是,一发而不可收拾。

    虽然这个时候也有外国人朝中国贩卖玻璃以牟取暴利,可是,他们的那些东西又哪能跟本地货相比?所以,奉天的玻璃制品迅速在大江南北走红,连莫睛也跑过去贩了几批,交给于中,在出海的时候,走私到了日本,结果,一年的时间,净赚超过十万两黄金。

    对此,康熙喜不自胜。直接提升“公忠体国”的费老头为二等伯,并兼领内务府副总管一职。同时,下旨玻璃为“官营”,由费老头专门负责,将这些钱全部用于资助海参葳的造舰和奉天造炮。不过,这些命令却也是有限制的。海参葳的兵力与战船已经差不多了,再有船只造好之后,将会被拨给其他水师,奉天的火炮也是一样。

    ……

    *************

    “怎么样?想我吧?”

    船只靠岸了,于中下船之后,立即就跑到了海参葳唯一一名有权进入军港的女人面前,笑嘻嘻的说道。已经被太阳光晒的有些紫膛色的脸庞更是极尽所能的露出最为可心的笑容。

    “怎么样?累吗?”对于中的话,莫睛笑了笑,也没有直接回答,只是伸手帮他轻轻掸了掸身上的衣服,轻声问道。

    “当然……累!”于中故意拉了个长音,惹得莫睛轻轻捶了他一拳之后,才把话说完。

    “累就回家,反正他们也知道该怎么做,而且,比你做得好。”莫睛瞅了一下跟在后面下船,正在码头上整军的年羹尧和岳钟麒、穆尔察三人,又微笑着对于中说道。

    “别急。我有好东西给你看。”莫睛正要转头“带路”,却被于中拉住了胳膊,接着,也不管她愿不愿意,于中拉着她就朝码头走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