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从最初完成论证后,就开始进行了零部件的研制。”宋总更正了龙耀华的说法,“正式生产样机,不过是目前整体组装进行先进行静力试验而已。” “进度这么快?” 龙耀华惊呼了一声。 当他到了哈工大原本的金工实验车间,看到战机已经有了雏形,飞机的主框梁已经组装好,不由更惊讶,“不是去年才启动正式研制吗?” 周围的技术团队正在各自忙碌着。 战机正在安装内部连接的线缆。 这让龙耀华脸上浮现出不可思议的神色。 狗曰的卫长城,这么重要的事情居然不上报。 “学校有项目自主权。” 谢威解释着,“十号工程本身就使用了大量歼-9的技术成果,气动布局的实验少走了很多弯路。另外就是航电系统等,都是先以稳妥为主……” “这是不是意味着两年内就能进行首飞?” 龙耀华激动了起来。 空军一直都没有先进的战机可用,十号工程是国内第一款三代机,研制成功意义非凡。 “没那么快。这架样机也是为了论证技术方案……航电系统、雷达、发动机等,都还没有成功。” 一旁的宋总开口说道。 “学校不是已经启动核心机研制?另外,配套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四余度电传系统已经研制很长时间了……” 龙耀华一脸失望。 “领导,咱们啥基础?现在的问题是设计出来,制造不出来。别的不说,仅仅是战机火控系统需要的机载计算机,要让战机可以同时跟踪至少8个目标,攻击其中的2个,计算机性能都无法满足……” 谢威看着完成框梁组装的样机,介绍着情况。 进度相对来说还是很快。 但是距离首飞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形势并不乐观。 “之前不是计划追踪12个目标,同时攻击4个?” 龙耀华愣了一下。 在以前的项目研制过程中,可没有出现如此情况:制定了技术指标,就得努力去完成。 “配套跟不上,设计上只能进行妥协。” 宋总开口说道,“谢威提出先解决后无问题,然后再去慢慢提升性能……不然进度也不会这么快。” 说完后,就向着一旁正在安装的现场走去。 那里有几名技术人员正在对着图纸讨论问题。 “之前一直强调,生产时候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生产,完成后按照图纸进行检验,超差报废?” 很快,宋总就了解了问题,对着几名技术人员发火了。 “宋总,内空只小了2丝,外径大了2丝,虽然都在极限尺寸,可都在公差范围内。敲一敲,就装进去了……” 一名三十多岁的技术人员尴尬地解释着。 “敲进去?胡闹!” 宋总顿时火更大了,“在公差范围内怎么会出现装不上的问题?设计的时候就没考虑?谁设计的?谁核对的?谁审核的?给我找出来了,按照规定,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 宋总黑着脸说道,“这样的问题,一直在出现!你们是一点都不把标准化当回事?” “那这?” 另外一人问道。 “先核对图纸核对,如果设计有问题,就改设计!” “走吧。” 谢威叹了口气,这种情况,在实验车间里并不少见。 之前没有标准化,设计的图纸大部分是没有问题的,可生产上,为了节省成本,发现生产的零部件尺寸超差,不是报废,而是根据已经超差的零件生产另外一个与之配合的零件。 互换性? 能生产出来,总体上能安装上去就行了。 反正又不影响装备的性能跟使用,要求那么高干什么? “你们不是早就开始推行标准化了?” 龙耀华隐隐有些明白为什么谢威之前一心要推广标准化。 “在一直都有要求的学校,标准化都是如此情况,您说其他单位如何?运-10的零部件十多万个……” 谢威又借此吐槽运-10,没法反驳的龙耀华,只能装着没听见。 核心机目前尚处于设计阶段,虽然都是从全国抽调的有经验的设计师,可在这之前谁都没有搞过核心机,进度缓慢。 龙耀华花了一天的时间,在谢威的陪同下,把军品跟民品领域的项目研究进度都详细地了解了一番。 “项目确实太多了些,听汇报跟亲眼见到,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了解完后,龙耀华一脸感慨地说道。 “运-10学校可以接受,但必须同意我的要求,上面不能干涉。” 谢威再一次提出来。 “我不是都同意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