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这问题,好像没有那么难理解吧。 只是国内的这些大佬见的少了。 即使现在改进后的PL-4没有遇到这问题,在引进了怪蛇-3后进行试射后,歼-7同样也存在这问题:导弹发动机大于战机发动机推力才导致发射导弹后战机会出现偏转,飞行员在配平飞机的过程,战机进气口又吸入大量导弹刚发射时的尾气,从而造成发动机熄火! “咱们去技术讨论室吧。” 谢威知道,只是靠着说的,很难让众人理解。 到了试射场的技术讨论室后,谢威没有丝毫客气,走到黑板前,拿起粉笔就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歼-7的简图,并且把空空导弹的位置也标注出来。 “这是携带PL-4空空导弹的歼-7在空中的状态图,在发射导弹的时候,战机受力方向是这样……” 谢威把战机发射导弹时候的受力简图画了出来,并且进行了充分的标注。 力学,是航空航天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设计飞行器如果连飞行器在飞过程的基本受力结构都不知道,那还设计个毛线。 只有在座的试飞员,对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的比较少。 可因为长期接触,谢威画的又详细,只是看到黑板上战机发射导弹时候的受力图,顿时就明白了。 “战机发动机的推力要保持战机在空中的平衡,导弹是直接从挂架上点火发射,这时候导弹发动机产生的瞬间推力施加在平衡飞行状态的战机身上,如果战机发动机能提供的推力余量小于导弹发射时候的推力,产生一个斜向的力矩,从而造成战机飞行方向偏转……” 受力图一画,简单明了。 根本就不用多做解释。 “可现在的问题是发动机熄火啊!” 一名飞行员说道。 如果只是发射导弹时候战机偏转,飞行员利用操作直接配平飞行姿态就可以了。 问题关键在于发动机熄火! 如果发动机在熄火后没法重启,唯一的结果就是坠机! 经验丰富的试飞员都容易出现问题,更不要说那些一周都不一定能飞一个小时的空军飞行员。 一旦出现几次坠机,别说空军会对本来就嫌弃的歼-7更加鄙视,也不利于国防。 “配平后,战机飞行方向跟导弹飞行方向一致,实际上就是跟在导弹后面……而刚开始发射的空空导弹,固体燃料燃烧不够充分,大量废气跟燃料残渣被进气口吸入,导致进入战机发动机的氧气含量大幅度降低,从而导致发动机熄火!” 谢威的解释,让所有人都豁然开朗。 是了! 歼-7是机头进气。 本身进气口就不大。 在高空缺氧环境下,吸入大量导弹尾气跟燃烧不充分的废料进入发动机,倒是发动机燃烧室内的氧气含量骤然降低。 发动机不熄火才是怪事! “这么说来,即使歼-8发射改进后的PL-4不产生偏转,同样会面临发动机熄火的问题?” 刘知敏一脸严肃地问谢威。 “对!” 谢威肯定地点头。 歼-8虽然是两个发动机,同样是机头进气。 进气口本来就小。 在导弹飞行轨迹后方,大量吸入导弹尾气会导致发动机燃烧室内氧气含量不够,从而导致发动机熄火。 “这……” 刘知敏的眉头顿时皱了起来,“难道只有歼-8II才能使用PL-4?可是如果两发连射或是多发连射,也容易造成双发熄火啊……” 歼-8II最大的外形改进就是从歼-8的机头进气改成两侧进气,不仅给机载雷达留出了更大的安装空间,同时还让进气通道加大,可以给燃烧室提供更多氧气,提升燃烧室温度,从而提升战机的飞行性能。 如果同时发射两枚导弹,两侧进气道同样吸入废气,依然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这样的问题其实容易解决。在不修改战机的情况下,都可以避免!” 谢威平静地说道。 不是什么大问题。 之所以出现如此问题,还是因为国内在这方面的经验太少。 新中国建立不过30年,制造的第一款高亚音速喷气式战机歼-5跟第一款超音速喷气战斗机歼-6,主要空中格斗武器都是航炮,根本就没有配套的空空导弹。 一直到苏联向国内提供米格-21跟配套的空空导弹K-13全套技术转让,才让中国空军作战武器从机炮向导弹迈进。 之所以苏联给中国K-13,绝对不是考虑什么兄弟友谊,而是K-13是中国提供了被国民党空军F-86佩刀战机丢出来的未爆炸“AIM-9”响尾蛇空空导弹样品,苏联人通过逆向工程搞出来的K-13。 歼-7就是米格-21的仿制品,歼-8则是双发的米格-21。 在如此背景下,研发人员没有遇到发射导弹导致战机发动机熄火,属于正常得不能再正常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