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果然。 张鸣秋离开没多久,杜国旺跟哈一机派过来的技术负责人母志平两人就找到了谢威。 “国内就我们一家能提供数控系统跟机床的,现在不抓紧时间占领市场,获得更多研发经费,等到外国同类型产品跟技术大规模进入国内市场,我们的研发经费就会出现问题啊!” 母志平脸色难看到了极点。 400万啊! 而且,随着哈一机出售的加工中心增加,损失的利益还会进一步增加。 他是技术人员没错。 问题不在这上面。 虽然哈工大在资金方面对数控技术的研发有倾斜,可母志平一直跟杜国旺合作,也清楚整个研发过程经费并没有那么充足。 经费充足,进展还会更快一些。 “母工,这事情,等哈一机的领导过来,我一起解释。放心,后面持续的研究,数控技术绝对不会缺乏经费的!” 谢威就知道。 一个个解释,实在是太难了。 “程控交换机的业务并没有因为我们采用低价而快速占领市场,甚至让国际供应商在知道我们技术取得突破后会加快进入国内市场……现在的程控交换机,七八家合资单位成立,这是围剿国产程控交换机的架势啊!” 杜国旺也提醒着谢威。 他总觉得年轻人太过理想化。 程控交换机目前的处境非常危险,只是谢威可能没有太过重视。 进口的价格已经降低了,国家缺乏外汇,这让不少想要进口程控交换机的邮电局跟地方政府只能盯着。 合资产品的出现,完美地解决了缺乏外汇的问题。 价格还比进口的便宜多了。 在大多数人眼中:国外的技术终究比国内技术先进,宁愿价格高一点也要用国外的。 “确实存在这方面的风险。” 谢威点头,表示认同杜国旺的说法。 “那你……” 杜国旺无法理解,谢威如此精明的年轻人,既然知道这样的后果,为什么还要这么干。 “杜主任,晚点我向大家一起解释,一个个解释,实在是太难了。不过目前咱们的数控团队,得加快一些进度了。虽然有巴统禁运的存在,但是在我们有了突破后,为了打压国内的单位,国际上的供应商们会提供比我们技术更好一点的……”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甚至整个团队从搞数控系统开始,连休息都没有!” 母志平一脸不满。 “谢威,整个团队之前的状态你也知道,从搞数控系统开始,大家都是夜以继日,就为了能尽量缩短跟国际上的差距。现在看起来有了一定的突破,可精度跟技术要想进一步提升,需要的经费开始呈几何级增加……哈一机那边也需要经费提升制造能力……加工中心的转速不是设计不出来,而是目前材料跟加工工艺都达不到……” 杜国旺抱怨着。 随着技术研究的持续推进,数控技术对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庞大。 甚至不只是数控系统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连主体的机床核心结构也需要进一步改进。 经费! 校企办每年赚钱是不少,甚至越来越多,可花钱的地方也越来越多,不仅之前的技术需要持续投入到技术升级的研究中,还需要一些相关配套技术的研发投入。 谢威现在降低了销售价格,意味着未来会损失更多利润。 “杜主任,数控技术是重中之重,肯定不会缺了经费的。等哈一机的领导们到了后,我统一向大家解释,如果大家认为我说的没有道理,咱们再讨论定价问题吧。” 谢威不想跟杜国旺争论。 就因为配套不足,才必须从刚上市就把数控机床的价格打下来! 听起来是悖论,实际上只有价格降低下来,才能促使配套产业快速发展起来。 “叮铃铃~~” 正在杜国旺越来越生气时,谢威办公室里的电话响了起来。 电话是张鸣秋打来的。 张校长告诉谢威,哈一机的领导已经到了学校,让谢威去校长办公室旁边的小会议室。 在知道厂里提出46万的价格被谢威否决,甚至要求价格进一步降低到36万,哈一机的领导们坐不住了,接到张鸣秋的电话后,就火急火燎地赶到了学校。 谢威丝毫不意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