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每多一个控制坐标,技术难度都是呈几何级上升的。 何况,航天的众多产品,异形件比较多,对形位工程要求非常高,这进一步增加了难度。 要不然,数控机床,尤其是三轴联动以上的高精度机床也不会被称为战略装备,对社会主义国家绝对禁运! 三轴以上的数控机床,就可以称为工业母机了! “校长,部里什么消息都没透露?咱们如何去要经费?” 谢威皱起了眉头。 “两轴系统跟三轴系统的差距都非常大,要搞定三个坐标的铣床控制系统,至少还得三个月以上的时间,那还只是没有经过测试的样品。” 母志平的眉头也拧在一起。 七机部内部的事情,他本不应该参与。 奈何,这是哈一机跟哈工大合作的项目,一旦出了问题,他们受到的处罚会比哈工大更严重。 “那么久?之前不是就说了三轴一起搞么?只是增加了一个方向坐标的控制啊!我还以为三轴也搞定,那样给部里说我们四轴差不多了……” “……” 几人听到这话,面面相觑。 要是这么容易,巴统还需要限制那么严格么! 增加一个方向的控制,数控系统需要处理的数据,可是呈几何级增长,不仅对各种硬件提出更高要求,同样也对软件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 “按照目前的进度,四轴的控制系统,大概需要多久?” 李瑞看到几人的表情,原本的兴奋的心情如同被泼了一盆冷水。 没法在现实基础上吹牛,就难以从部里要到更多经费。 他不了解技术,却清楚只有四轴以上的数控机床,对航天系统的制造能力才能有巨大的提升。 “两年!” “太久了!” 李瑞摇头。 “校长,这可不是搞其他什么,也不是加一个坐标就能成的,四轴系统,目前的HZ80芯片性能不足处理庞大的数据。同时,软件方面需求也更高……咱们不仅没有经验,也没有任何可以参照的目标。两年,甚至都不一定能实现。” 谢威给李瑞泼了一盆冷水。 他怕李瑞要求一年甚至半年时间来搞定四轴数控系统。 要不是因为自己意外来到这个世界,国内第一次获得四轴数控机床,需要等到柏林墙被推倒,才能从西德搞到第一批四轴联动的数控机床。 五轴,那是别想了。 西方世界生产的每一台五轴机床甚至五轴系统,在这年代,都是处于被监视状态的,一旦移动,立即就会被发现。 只有国内有了四轴,才可能搞到精度不高、控制技术落后的小型五轴机床。 从一开始提供数控系统的设计方案,谢威就是奔着五轴去的,按照历史,起码要再等二十年,国内才能搞到一些小型的五轴联动数控机床。 这东西有多重要,从东芝偷偷出售给苏联几台用于加工螺旋桨的五轴数控机床,苏联核潜艇直接从西方声呐监测站消失就能理解。 高精度的数控机床,是航空航天关键复杂零件必不可少的关键加工设备。 穷得不行的中国,总不能如同苏联那样,每设计一款装备,就专门设计一条配套的专用生产线。 “这样啊?” 李瑞脸上瞬间浮现出失落的神情。 这还如何要经费? “校长,如果部里支持,咱们可以得到充足的经费情况下,应该可以加快一些进度。” 杜国旺看到李瑞一脸失落,开口说道。 “没有成果,部里怕是也难以大力支持。” 李瑞叹了口气。 这是最矛盾的地方:部里需要更好的成果才能加大对项目的经费支持;而项目要拿出更好的成果,需要更多经费。 “等部里领导来了,看看情况再说吧。” 谢威觉得李瑞这种搞法只能中午搞,早晚会出问题的。 部里领导一个个精明无比,是那么好忽悠的? 无奈之下,李瑞不再说这事儿,转而向几人了解学校数控系统的详细情况以及后续研究所能产生的成果。 要应付上级领导,这是必须的。 很快,负责跟三菱重工销售团队谈判的胡副部长就到了哈工大。 面对亲自到候车站接自己的李瑞跟刘德宝等校领导,寒暄后,直接就说:“先去看看你们的数控系统。” 车队直接开到了学校金工车间外面。 整个车间里的所有设备外面都被擦得一尘不染,即使一些解放前的老旧设备外表油漆已经斑驳,也看到不丝毫的油污。 厂里地面同样被油漆划分了各种区域。 “咦?你们这金工车间搞得不错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