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在她看来,一家人都在,杀鸡才合适。 “二妹,你先回房间学习,我跟妈杀鸡。晚上咱们吃鸡。” 谢威让谢柔先回房间去学习。 听到这话,谢柔兴奋地扑到谢威身边,对着他的脸吧唧了一口,“我哥真好!” 也不管老娘没有答应,就向房间冲去。 “妈,脑力劳动对营养要求虽然不如体力劳动那么高,谢柔的情况有些特殊……” 谢威当即就向刘梅介绍谢柔到东北那边后从来都没有闹过饿的情况,“如果营养跟不上,她今年高考失利,到时候肯定还得继续上学的,天天闹饿……” “当真?” 显然,刘梅是有些不相信的。 “我爸在那边也知道情况,他没给你说?不只是杜主任夫妻两,学校不少的领导跟教授也知道情况,经常买了鸡鸭鱼肉到杜主任家里大牙祭,实际上就是为了她……” 在谢威的劝说下,即使依然有些舍不得,刘梅终究还是忍痛把那只花背大公鸡给宰了。 闺女没在家时她会想。 在家时满是嫌弃。 “不是二妹好吃,只要她不学习,就不会闹饿,现在正长身体呢!这才回来几天,就瘦了……” 在老娘炖鸡的时候,刘梅抱怨,谢威如此解释。 “上大学后,国家给她的供应比在家里的配额高,而且学校参加项目,每天有半斤粮、二毛钱的补助。比在家里会好不少……” 听到谢威的解释,刘梅只是沉默地坐在那里。 什么话都没说。 半大小子,吃穷老子。 正在长身体的半大小子本就是最能吃的,谢威又说谢柔是高强度用脑导致营养跟不上,所以才比同龄人饿得更快。 在东北那边时从来没有闹过饿,还长胖了…… 听到这些,当娘的心中能好受么! “谢威,你爸不会出什么事情吧?” 刘梅转移了话题。 询问儿子谢建国这事情是否会有什么意外。 “能有什么事情?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明确改革开放,红光厂是自主经营,算是改革的试点单位;又跟哈工大有着校企合作协议,即使工业局这边不管,哈工大也不可能容忍的。” 谢威安慰着老娘。 见刘梅依然担心,补充了一句,“妈,明天我去找工业局问问,看看有没有机会见见爸,我得先了解清楚情况。” 刘梅听完,只是点头。 一晚上,花背大公鸡让谢柔吃得眉开眼笑。 刘梅除了让她慢点,别噎着,倒也没有任何抱怨,只是不停地给谢威夹肉,让他多吃点,自己则是很少吃。 谢威知道老娘的性子,也没有谦让。 这会儿让点,并没有多大的意义,努力一些,让父母过好一些才是王道。 第二天上午,谢威就直接去工业局准备找副局长魏国幍。 他跟魏国幍不熟,双方都是听过对方名字多次。 李瑞跟谢建国对魏国幍的评价高度一致:优柔寡断,没有魄力。 奈何,到了工业局才知道,魏国幍带着工业局下属几个单位的负责人参加广交会去了,还有好几天才会回来。 去找工业局局长胡春林? 谢威直接选择了放弃。 当初许志辉就是走胡春林的路子才能那么嚣张;红峰厂的新领导班子,也是走胡春林的路子。 谢威出现在胡春林面前,反而可能让事情恶化。 最终,他则是跑到红光厂旁边的派出所,找到了胡所长,询问他有没有路子让自己去见老爹一趟。 胡所长对谢威也不算陌生,当初就因为谢威考上大学许志辉卡着他的组织关系等才导致红光厂出现了一系列的变故。 平时跟谢建国关系处得也不错。 谢威是大学生,准国家干部,面子自然得给。 当天下午,谢威就由胡所长亲自送到看守所,见到了谢建国。 “你怎么回来了?” 见到谢威,谢建国眉头拧到了一起,“是王征那狗曰的给你拍的电报?” “不是。” 谢威摇头,随后扭头看了周围,见周围也没人,才压低声音问道:“爸,魏国幍不主动牵头,何必呢?” 面对父亲,谢威并没有去做虚假的关心问他在里面过得好不好什么的。 看谢建国那红光满面、精神奕奕就知道他不仅过得好,还非常舒坦。 何况还有老娘之前的情况介绍。 “不能这么说,局长谁当都是那么回事,关键得掌握话语权。红光厂之前就是没有话语权,不然根本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谢建国从兜里掏出了一包飞马,递给谢威,谢威摆手拒绝。 他点上后,喷出一团烟雾,才说道。 “话语权不需要让自己以身犯险。” 谢威眉头拧到了一起。 老头怕是根本不知道几年后的严打。 即使现在没问题,到时候上面领导换了人,跟老头子不对付,指不定…… “哪里危险了?之前我就打听过,别说那貂皮大衣有发票,即使真的380块,以我之前的退休工资拿不出来,你之前的工资都交给家里了呢!现在的情况是我不愿意出来。等魏局长回来,他们会主动来求我出去……” 谢建国一脸笑意。 他的意图谢威既然已经知道了,自然也就不再解释,“回来后,我就没公开电饭煲已经获得了外贸订单。虽然只有一万个,每一个电饭煲的价格也不过38刀,可这是38万刀,后续还有更多……他们现在只能以我通过跟学校的合作侵吞了公家财产给你妈买了那件貂皮大衣……对了,你没告诉你妈那不是我买的吧?” 谢建国一脸紧张地看着儿子。 生怕儿子揭穿了他的老底。 “……” 谢威一阵无语。 都什么时候了,老头子还在关注这个。 不过,知道老爹没有任何违法乱纪的事后,谢威是彻底松了心中憋着的那口气。 “老魏既然不愿意主动牵头,就逼着他来。不做出改变,后面做什么都难。我之前跟他谈过,红光厂产能不够,要扩大也不容易,电饭锅一些零部件跟内胆的毛坯,需要有代工厂。看守所里早就让我离开,我不愿意……” 谢建国把自己的谋划详细地告诉了儿子。 尤其是听到他准备吞并规模比红光厂大了好几倍的红峰厂后,谢威更是如同不认识老爹一样看着他。 “38万刀外汇不多,但这些都是工业品,而且我们的生产成本只有22块钱,大规模批量制造还会进一步下降,仅仅是这点,魏国幍如果还是那样瞻前顾后,那么……” 谢威能说什么? 劝,是肯定劝不了的。 一直到他从看守所出来好一阵,都没想明白,为什么记忆中的谢建国跟现在的谢建国差距那么大呢?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