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有完善准备的校企办,自然很容易就把他们打发了。 到了晚上,部分考察团成员被安排到招待所后,任副部长带着几名成员出现在学校的会议室。 被袁振越叫到校部楼会议室的谢威,刚到门口就见到对自己微笑的任副部长。 记忆瞬间浮现:这老人,“自己”见过! 蓉城人民公园。 谢威不由疑惑,七机部在大巴山建设的062跟064指挥部,可不在蓉城。 蓉城的航天,还要等十来年才会从大巴山中搬出来…… 当年航天的大佬,怎么会在蓉城停留那么久? 正想着眼前大佬怎么会出现在蓉城人民公园时,李瑞的介绍让谢威无法淡定了:任副部长,国内航天事业奠基人、开拓者之一,被誉为航天“总总师”的顶级大佬! “谢威同学,当年一别,也快十年了。” 在谢威还愣神时,刚六十出头的任老笑着给谢威打招呼。 “任老,我还想着毕业后去拜见您呢。” 谢威急忙笑着回答。 之前想不起当年见过哪些大佬,也不好去找大腿。 眼前如此粗的大腿,自然得抱紧了! 任老在国内导弹跟火箭事业的建树,仅次于钱老。 两弹一星元勋之一。 航天四老之一。 “你把学校跟三机部下属单位合作的技术项目给大家做一下介绍吧……” 寒暄后,任老直接让谢威介绍情况。 谢威本想找借口推辞,见李瑞不停地给自己使眼色,再想到之前李瑞给说任老主动点名让自己汇报工作。 此刻谢威顿时明白,自己又被李瑞这老家伙给卖了。 想到这关系到1200万经费,还有可以提前着手预研载人航天工程相关技术,谢威也懒得跟李瑞去计较。 大方地走到了前面。 “跟三机部的合作是学校充分考虑到技术储备跟基础等方面……” 之前已经有过介绍,谢威一丝停顿都没有。 面对任老这样的航天泰斗,也没有了刚到学校时那种担心自己被拆穿的担忧。 在成为一帮未来大佬的班长后,谢威才逐渐意识到,自己脑海里的那些研究方向,比这年头绝大部分天才的天赋还强。 几个项目,谢威都做了详细介绍,并且把各个项目跟航天所需的基础技术关联了起来。 这次,他没有藏着掖着。 任老在航天的地位,如果有他的支持,提前对一些项目进行预研跟基础配套,后续搞起来就没那么困难。 “校企办的众多项目,也是为学校军用技术研发配套的基础研究项目?” 谢威汇报得差不多时,任老才开口问他。 “对!如果全靠等着上级立项、部里拨款,发展起来太慢。有了项目,才能清楚哪些配套跟不上……计算机属于核心……” 这时候,李瑞主动站了出来,向众人接着介绍: “……以目前国内技术储备跟工业配套,直接启动载人航天工程不现实。火箭推力依然达不到,控制技术、远程通讯技术等等也都无法满足……学校有自主立项政策,可以提前进行预研跟准备工作……” “根据学校的研究讨论,先从基础的控制技术、原材料、通讯技术等方面着手……” 李瑞的话,让考察团的几人都不停点头。 部里怕学校直接上马搞项目,把所有资源砸进去。 李瑞的性格太让人放心不下。 “计算机技术确实是核心,之前你们校长向部里介绍,你们在计算机上取得了突破?” 任老没有问李瑞。 李瑞满嘴跑火车的性子,他是知道的。 直接问谢威。 “是的。学校电子跟计算机专业联手设计了一款8位通用芯片,准备以此为基础,开发计算机相关产品,以此促进相关技术发展……计算机不只是用于科研,也能用于辅助设计、制造等。” 谢威向众人介绍了计算机的前景。 都是专家,尤其是火箭相关的,自然清楚计算机对于火箭跟导弹的重要性。 “李瑞说限制集成电路制造的关键也取得了突破。” “……” 谢威看向李瑞,后者仿佛什么都没发生,端起白色的瓷茶杯喝茶。 “之前在14厂,通过覃副总了解到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的现状。虽然光刻技术还处于半自动,没法跟国际比,也没落后太多。限制集成电路质量的主要在于硅晶圆的纯度、尺寸;光刻过程产生的废品率是最高的,主要在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不纯,使得蚀刻过程精度较低……” 去了14厂,通过副总覃秋华,谢威对国内集成电路基础有了更直观的认知。 “如果学校提供给14厂的材料没问题,很快生产质量就能提升上去?” “覃副总说如果在光刻过程精度能控制,合格率能提升到20%以上。” 谢威直接把覃秋华说的合格率砍了一半。 即使20%,比起不到2%的合格率,也是非常了不起的提升。 谢威就怕最后达不到预期。 换成面对其他领导,谢威可能会夸大。 眼前是任老啊! 会议持续到晚上十点过,大部分时间都是学校相关人员介绍,考察团的飞快记笔记。 谢威本想等会议结束跟任老聊聊,混个眼熟。 奈何他跟学校领导还要继续开会,谢威只能返回宿舍。 刚到宿舍,就看到一名四十左右的老师在宿舍。 “谢威同学,你好,我是动力室的方鹏举。” “方主任,您好!” 没见过,却听梁红斌跟吴浩文等人提起过。 眼前这位可是学校动力实验室主任。 “是这样,今天我老师到动力室,让我来跟你聊聊我的一些想法。” 方鹏举没有因为自己跟对方身份、年龄差距而觉得伤面子,直接把来意说了。 “啊?” 任老的学生! 任老让他来跟自己聊他的想法? 谢威整个人再一次麻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