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所有先进民用技术都源于军事技术,如同谢威搞的电饭煲,就是当年鬼子为给部队供应部队开发…… 军用技术通过先进武器装备对大量先进技术系统集成,投入太大、研发周期太长,回报周期也长。 即使研发出来,也没法直接转化成民用产品。 涉及国防安全! 苏联把举国之力全部投入到军事工业领域的研究上,在无数领域,走到了世界前列,现在跺跺脚,整个蓝星都得抖三抖。 美帝联手整个西方世界,在军事实力上都无法完全跟苏联叫板。 甚至,十多年后解体的苏联留下的部分技术,在未来几十年,全世界都还没追赶上。 如此强大的苏联,却因为“星球大战计划”,直接被PPT拖入太空军备竞赛,因为经济畸形,短短几年时间一个庞大帝国就轰然倒塌…… 所有的一切谢威都清楚,却无法详细解释。 ······ “他是这样说的?” 哪怕吴浩文把谢威的话转述得非常清楚,李瑞还是不相信,“难道他不知道国防安全至高无上?所有的一切,都需要给国防让路?落后,就得挨打!” “谢威说让您等几天看看情况再决定,他不着急。” “等什么?” 李瑞愕然。 “具体没说,我觉得应该跟明天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系。” 吴浩文说道。 谢威透露的意思应该是十一届三中全会,说是应该会有新的大政策。 可谢威没明确说,吴浩文自然不好传话给校长。 “十一届三中全会?” 李瑞的眉头拧到了一起,“难不成,国家政策会出现很大变化?” 国家政策发生变化,李校长是有预感的。 从76年开始,一部分生产质量差、技术基础不好的单位,就开始被削减计划订单;这两年,国家下发的生产计划也在不断地缩减,上级更是早就开始鼓励下属单位不等不靠、自力更生。 大批军事研究项目因为十多年无法取得进展,基础配套跟不上,资金需求庞大,现如今,也因为逐渐减少的经费投入而慢慢陷入停滞。 红光厂就是最早一批被削减计划订单的单位。 谢威扭转了红光厂工资发不起的局面,并且让这家小工厂的小日子红火起来。 “跟试点有关系?” 李瑞低声问吴浩文。 吴浩文茫然地摇头,他并不清楚这些。 虽然每天都会看报纸,听广播。 “最大新闻是昨天发表的《中美建交公报》,从明年1月1号开始,咱跟美帝相互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另外,南边有频繁军事调动……” 一旁的刘德宝把目前国内最大的新闻说了出来。 “从尼克松访华后,跟西方的交流就变得频繁,恢复外交关系是早晚的事情。南边的军事调动,广播跟报纸没有任何报道,谢威接触不到,跟军事应该没关系。” 刘德宝刚说完,李瑞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花都油脂化工厂是为了出口;红光厂的电饭煲跟高压锅也准备出口创汇……” 吴浩文突然说到,“这两家厂跟校企联合办一样,都是试点!” 试点! 李瑞跟刘德宝两人瞬间恍然大悟。 “难不成,谢威有未卜先知的本事?” 李瑞刚说出这话,就果断地摇头把这不切实际的想法给甩出了脑海。 “校长,现在怎么办?是先等等还是?” 对于校长跟学生争夺权利的事情,吴浩文不想去介入。 可根本绕不过去。 “他不是说让等么?那就先等几天,看看再说吧。” 李瑞也没有好的办法。 真按照谢威提出来的,他不去动校企联合办的钱? 做不到。 另外两人,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当12月23日李瑞通过中央广播电台的广播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体会议公报》后,整个人再也坐不住了! “~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的经济措施,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着手认真的改革,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并大力加强实现现代化所必需的科学和教育工作……”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公报》内容很多。 善于从中抓取关键内容,并且解读政策的李瑞整个人都愣住了。 这些内容综合起来,其实不多:改革开放、国家工作重心全面转移到经济基础建设上来! 看到这些内容,再联想到谢威当初忽悠自己去问上级要政策,建立校企联合办,不刚好都符合这些政策? 一想到这些,李瑞整个人都麻了! 谢威真的具有未卜先知的能力? 第(3/3)页